当前位置:冰花书院>都市言情>大国工程师> 第2077章 沉浸式的三老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77章 沉浸式的三老头 (1 / 2)

大国军垦第2077章 沉浸式的三老头

其实对于西医所谓的不治之症,中医是没有这个说法的。他们认为人的身体就是一台机器,之所以活着,就是靠气血周而复始的循环。

而西医所谓的肿瘤,在中医叫做“瘀”。也就比如一条河流,在某个相对狭窄额部位被杂物和泥沙堵住了。

西医的做法就是手术,把拥堵挖开,看似问题这样解决问题最快,但是人的气血不足了,你挖开一个地方,后面还难免会堵,堵的地方多了,手术也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中医的做法是想办法增加河流的流速,用河流本身的力量冲开这些拥堵,让整条河重新奔腾起来。

这些理论刘向东叶万成都跟约翰详细的讨论过。约翰自然不服气,他的坚持就是肿瘤不是拥堵,而是有毒细胞在河床里面自己生长起来的,就如凭空长出来的一棵树,要想根治就必须把树弄死,把盘根错节的树根挖掉,这样才会达到根治的效果。

三个老头为了彼此的理论经常会争论不休,别忘了他们如今可都是医学院的教授,他们的理论自然会影像自己学生。

于是乎,军垦大学医学院学生之间也展开了一场辩论,就是肿瘤是冲来的泥沙,还是自己生长的大树的之争。

在癌症没有被攻克之前,其实这样的辩论永远不会有结果。但是三老头有一点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对于攻克肿瘤的有效中药的确定。

红豆杉、人参、灵芝,还有绞股蓝、白花蛇舌草、黄芪、半枝莲以及芦荟等。

其实这些药物里面很多成分针对肿瘤的治疗都非常有效。但中医比较麻烦的是,看病是一人一方的。

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比如感冒,在中医上称风寒,按照西医的方法,就是通通吃感冒药就行了。

而中医却要根据个人体质,对各种成分的药删减才能开方子,这也是中医看病很难量化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这样,西医在现实中比重越来越大,而中医却市场越来越小。这其实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矛盾。

没办法,医学院可以量产越来越多的西医医生,而中医却根本做不到。一个好的中医,没有几十年师父的言传身教,和大量都病例积累。他连把脉都学不会。

要知道人家西医有各种仪器设备,而中医却只有四个字:“望,闻,问,切。”

就是医生只凭着自己的眼睛和鼻子,加上把脉。就可以诊断出那些精密设备都难以检查出来的病。你细品,这样的功夫怎么可能在医学院去量产?

所以,到了现在,不是中医不行了,而是传承方式不对了。而那些在民间名声颇大的中医,却因为学历问题,被禁止行医。

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传承也就断了,哪个年轻人会去浪费时间,学一些根本没有用的东西?

这些事情叶万成他们自然没办法解决,而他们目前也只能采取折中都办法,要研究出一种光谱抗肿瘤药物,按照约翰的说法。

那就是既能增加河流流速,也要挖树根的药物。这个难度无疑是增加了数倍。当然,这个研究能不能出结果?这就很难说了。

相对多少科学家穷其一生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他们比起来,三老头并不出色。不过一切都不是绝对的,不然,为啥他们能获得诺贝尔奖呢?

所以,虽然努力是成功的首要条件,但努力却不一定会成功,还包含许多因素,比如天时地利人和,甚至还需要运气。缺一项,你就是个杨白劳。

三个老头进入了沉浸模式,如意也就省了心,虽然没在疗养院,但是在药研所,随时可以去检查。目前这三老和倪老,可是军垦城的国宝级熊猫,哪敢疏忽?

随着春节的结束,一切都步入了正规。王淑琴的担子越来越重了。首先,住房制度的改革从开始就是她在抓,所以这个担子她卸不掉。

再者她的理想还是想主抓农牧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广人稀的农牧业大省,农牧业的发展才是关键。而且在兵团的工作,让她在这方面有了丰富的经验。

北疆是个大省,这个大指的只是面积。人口方面却很难跟内地比的。

不过面积虽然大,但是不能利用的部分比重同样很大,沙漠和戈壁滩是最普遍的现象,兵团在治理这些方面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也造就大片良田和牧场。但是跟总面积相比,还是杯水车薪。

曾经有过一个设想,如果把青藏高原的水,引到北疆来,那么北疆将成为世界级的大粮仓。

当然,那只是设想,最起码目前还做不到。主要是付出的代价太高了,但是如果北疆百姓如兵团那样努力,那么整个北江省能被开发出来的良田和牧场,也将是难以想象的。

毕竟兵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只能待在该待的地方。

房地产的开发肯定不是省一级机关就能完成的,他们只能是根据上面的指示,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政策,然后由各级政府去独立完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