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冰花书院>其它小说>家父李隆基小说在哪看>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七绝圣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七绝圣手 (1 / 4)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作者就是裴耀卿的已故好友崔液,这首诗描述的就是上元节。

封建古代最为盛大的夜间节日,在长安,参与者超过了一百万人。

正月十四和正月十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表演的主力不一样,正月十五当天,来自各郡进献的乐舞戏团,会依次经过兴庆宫,随后在整个长安游行。

而正月十四,只有关中和洛阳主力戏团。

每个人对这个节日的期盼都是不一样的,孩童自然是兴奋于可以彻夜玩耍以及各大富贵人家过节的赏赐,年轻男女则是喜欢上元节偶遇调情的戏码,非常的浪漫,巴黎的浪漫远不如长安的浪漫。

中年人则是奔波于各种宴会,与亲友共聚狂欢,或是拖家带口跟着游行队伍畅游,年老一点的,就是图个热闹了。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上元节也是装逼的好机会。

但是武明堂不需要香车宝马,她这个人,就已经足够耀眼了。

梳着高高的堕马髻,雪白色的披袄,身边有金吾伴行,高挑的身形如鹤立鸡群,特别扎眼。

老黄狗就在队伍当中,入目所见仿若天宫仙境,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值了,能够亲眼看到长安的上元节。

这是怎样的繁华,他肯定是形容不出来的。

但是有人能。

今晚的酒肆当中,几乎全在拼诗,而人们议论最多的,就是王维与李白明日的对垒。

长安最耀眼的宗门弟子与大唐最出名的野路子散修的终极对决。

今日的南曲,有一座酒楼最为耀目,楼外无数人翘首望着酒楼临街的二楼窗户,期盼着下一首诗歌的手稿从窗户被扔出来。

以至于这条街已经彻底堵死了,而且依然有源源不断的人群往这里涌入。

不过不要担心这里的治安问题,因为滞留在街道上面的,都是有文化有素质的风雅人物。

什么人的聚会,能吸引来如此多的文人士子围观呢?

当然是更牛逼的文人士子。

贺知章领衔,外加秘书省著作郎綦毋潜、赵郡李氏诗道魁首李颀,范阳卢氏秘书省秘书郎卢象,鸿胪寺录事崔颢、刚从岭南被人捞回来的王昌龄、入京走后门谋官的王之涣、集贤院校理萧颖士、中书省起居舍人崔国辅,还有杜甫、岑参、李霅、王缙、张旭等人,裴迪也在。

这帮人将神韵楼二楼给包圆了,够资格入楼拜会的人,都得排队。

他们其中,即使官职不高,但眼下却是备受崇拜,因为崇拜他们的那波人,跟他们一样爱好文学诗歌。

你让王人杰崇拜他们,恐怕不太行。

这是粉丝和偶像的见面会,王人杰这种大字不识几个的,你给他一首诗,他都看不懂。

但是他喜欢凑这样的热闹,因为他看到了大唐的朝气和繁盛的诗歌风华。

不过接下来,他共情了。

“王季淩组诗二首,张季名亲笔抄录,诸君共赏之!”

二楼窗户,杜甫兴奋的挥舞着手中的一份诗稿,在下方众人高举双臂的鼓噪声中高高抛下。

便见无数人拥往一处,去争夺那张旭亲笔的王之涣大作。

组诗,就是同一题材下由若干诗组成的诗篇。

诗人们在写完一首诗之后,会抄录进自己的诗集,那么什么时候对外公开,也是看机会的。

也许是一次友人的小聚,也许是于某位官员家中的宴席,但最好的机会,无疑是上元节。

因为上元节的传播效应是最高的,一夜之间可传遍长安,数月之间传遍大唐。

所以很多诗人都会在上元节带着自己的诗集进京,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能否一举成名,就看今朝。

而王之涣今夜的组诗只有两首,即使王人杰这样的文盲,也完全听明白了。

什么是真正的大诗人?那就是他的诗大家都能看懂,雅俗共赏。

只见摘得诗稿的那位幸运儿,被身旁的友人扛在双肩上,朝着人群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

随即,此人深吸一口气,目光间神采飞扬,高声吟唱出了那两首组诗:

“今有晋阳王季淩凉州词二首,诸君共赏之。”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人群一片寂然,每一个人都在心里默诵着这两篇诗歌。

而王人杰在听到凉州二字的时候,便精神一震,当听完两首诗之后,泪目了。

狗日的诗人,真特么会写!这是王人杰此刻内心的想法。

他来自凉州,又出身军伍,王之涣的这两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