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冰花书院>其它小说>家父> 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军 (3 / 4)

没错,盖嘉运的堂弟。

这个人就连盖嘉运都不好驾驭,因为兄弟俩是一起从军,一起升官,但是盖嘉运人品贵重,受到朝廷赏识,所以权柄渐大,而盖庭伦屡犯大错,顶撞上司,以至于被削夺兵权,要不是因为他战功过高,刺史都不给他。

这个人在历史上安史之乱的第三年,出任河西兵马使,勾结当地的安姓胡商杀死了节度使周泌,扯旗造反,结果仅仅十七天就被镇压了。

不是他不行,而是时势不利,当时的河西与陇右,基本上已经落入吐蕃手里了,他不想再遵朝廷调派,所以打算割据一方,但很显然,那个地方不好割据。

也就是在那一年,盛极一时的临洮军番号彻底消失,埋藏于历史当中。

当两千人同时放箭的时候,你最好分散一点。

临洮军的羽箭可不是吃素的,何况他还有弩炮,也就是绞车,也叫车弩。

这玩意是攻城用的,本不该出现在这里,但是呢,上一次攻打石堡城,不就是临洮军为主攻吗?所以他们有二十架弩炮。

这玩意破阵威力巨大,是从当年王世充守洛阳时候使用的“急龙车”巨型连发弩改进而成,被称为“连珠大箭,无远不及。”

但是呢,上一次攻城效果不大,因为是以低打高,又处在山峦之中,没有合适的发射点,所以被废弃了。

有了这次经验,皇甫才下令依照石堡城那边的地理特点,特制一些轻便弩炮,一共做出来六架,被李琩带走了。

二十架弩炮外加两千弓箭手刚一列阵,就差点将索达赤的左翼打废,好在吐蕃及时调整,将大军分散开来,那么这样一来,安贞也就没有必要浪费箭矢了。

贼军分散,三十箭射不死一个,实无必要了。

于是他现在只能是派出步军兵团徐徐向前推进,不过却遭遇了极大的阻击。

因为绥和城打的热火朝天,贼军左翼无论如何在这个关头,都不会允许临洮军撕开防线,因为防线一旦被破,等于这场大战立即便以失败告终。

“将军,斥候来报,索达赤的殿后军好像在后撤,”一名将领向安贞汇报道。

安贞嘶了一声,顿时皱眉道:

“这个关头要撤吗?索达赤废物到这种地步?胜负未见真章,他已经怯了?是往石堡城撤吗?”

将领道:“是的,走的来时的路。”

安贞更纳闷了。

他现在还不知道李琩出门了,因为给王难得汇报消息的白水军斥候,接到的命令只是向王难得汇报,没有半途先通知安贞的指令。

不是军情传递不够灵活,而是传信的这个人,是杨景晖偷偷派出去的。

李琩出发的时候,压根没有跟皇甫他们打招呼,一来是担心他们先乱了阵脚,因为李琩担心皇甫会亲自回鄯州来阻止他,再者,当下的鄯州地区敌军斥候非常活跃,李琩既然打算出其不意,就不能走漏消息,以免贼军截获军情。

李琩走后,韦光乘也特意盯紧各路驿使,严守消息,等到第二天,他才发文给皇甫惟明,告知了这一情况。

那么皇甫就算想半路截住李琩,也不可能了。

他要是真的出面拦截,是可以拦住的,毕竟李琩带走的,都是他的兵。

也就是这个时候,皇甫惟明那边有信使来了,是口述。

安贞听罢之后,也是目瞪口呆,这这是要干什么?

全军出击,一个不剩?

一旁的副将赶忙提醒道:“事不宜迟,节帅命令我军务必拖住索达赤,不能让他回援,否则大总管两面受敌,势将危如累卵。”

安贞嘴角一抽,反应过来了,瞠目结舌道:

“我明白了,人家早就将咱们也给算进去了,料定了我们必须阻击,才连个口信都没有,李光弼挑起了绥和之战,隋王又挑起了石堡城之战,节帅和我,被这两人牵着鼻子走。”

“别管这些了,赶紧下令吧,”副将着急道:“敌军若撤,趁夜最宜,眼下已经黄昏,不能再等了。”

安贞嘴角又一抽:“难道连时间都特娘给我算好了吗?”

说罢,他回过神来,道:

“传我将令,全军推进,不惜代价拖住莽达赤。”

莽达赤来的时候,是被夹在中间,先头部队送了几拨人头之后,他的中军主力才上阵。

那么撤退的时候,自然是殿后军先撤,他再撤,左右两翼将他后方的缺口补上,转换为殿后军,将他掩护在中间。

乞力徐给他传来的命令,不是返回石堡城,而是两军合兵,先将攻打石堡城的这支唐军灭了。

原因很简单,斥候传来消息,大唐隋王,陇右道最高指挥官,亲自来了。

还有比这个更大的诱饵吗?如果能弄死李琩,陇右这场仗便会立即结束,也就是说,李琩之死,就是停战节点。

皇帝死了儿子,西北死了大元帅,你们还能打下去吗?

不可能的,士气瞬间就没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