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难怪魏慈庵是百官中唯一一个明言不参与而且极力反对群臣进谏劝退的,这人没有真才实学,更没有品行可言,只有满腹奸诈恶水,离了明樑帝根本爬不了这么高,自然要死死抓住明樑帝这根权钱稻草,哪怕那是一头凶兽。
魏慈庵这回答显然是有意夸功,想让明樑帝多问一句,他好多自夸一把,但明樑帝此时也不介意他这点小心思。
尽管早就从微服监视京城的多个游吏太监那里得到了详细报告,对魏慈庵所作所为了如指掌,明樑帝还是配合道:“哦?你是如何了结的?”
魏慈庵深知明樑帝耐心有限,不敢多拿乔,立刻详细回道:“圣上容禀,过去曾有不少同僚奉命处理昭榜,然而,无论刀砍火烧都无法将天疏阁阁外高立的青石板与张贴在上的昭榜损毁分毫,连个烧痕砍迹都落不下。
“臣收到密令后,立刻就从这些过往失败教训中想出一个办法,当时就派了京城守军驱赶百姓,不许在天疏阁附近流连,并加急绕着那青石板砌了四面墙,将青石板彻底封死,再没有人能看到天疏阁反贼今早贴出的昭榜,而且,往后都有守军轮岗守墙,从今日起,至少在这天子脚下,天疏阁反贼们再不能用昭榜妖言惑众!”
明樑帝拊掌大笑,赞了一个好字。
魏慈庵不敢惹他烦,直道为君解忧乃分内之事,并深深一拜。
明樑帝也不多理他,转脸看向群臣,幽幽问道:“诸位大臣,朕知道你们都看了那昭榜,你们能跪在这金殿上,足证一个个都是天之骄子、人中龙凤,如何?都说说吧,看出什么来了?”
满朝文武不敢接话。
他们确实都看了昭榜,当然不会是亲自赶早去挤在百姓当中看,而是由家里养的幕僚或识笔墨的下人去天疏阁外的青石板前抄录来看的,至于明樑帝为什么会知道,他们也都心里有数,明樑帝改造后的黄门令,里面那些游吏太监都是变装散落在京城中防不胜防的特务。
再说,如果他们没看昭榜,怎会知道明樑帝居然是浑沌凶兽?!
对于昭榜会引起的其他问题,他们自然也都忧心忡忡,各地愚民和那些不受官府管理的杂等修士或许会受天疏阁蒙骗,被天疏阁反贼蓄意在水镜卷轴中展现的话术蒙蔽,定然有不少傻子会在看了今日昭榜后一心加入天疏阁。
可他们不同,他们都是饱读诗书真正治国的朝廷砥柱,天疏阁反贼那些男盗女娼、大逆不道、伤风败俗、寡廉鲜耻的荒唐之论,怎么可能迷住他们的眼睛!若放任天疏阁反贼继续活动下去,离礼崩乐坏那日已然不远!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紧要的问题,启□□传承至今,立国有道,结果传到本朝,帝位竟在不知不觉中遭浑沌凶兽偷去,这怎么得了?!且不说兽如何能治人,它不是皇族嫡长血脉,连个宗亲都不是,再继续拜这凶兽为帝,如何向列祖列宗交待?有何底气治理天下万民?
帝位不正,若再加上天疏阁反贼煽动,搞不好就要起民变的!
哪个当官的不怕民变?
尽管都是这么想的,一时半会却无人敢站出来回答,毕竟,天疏阁反贼贴出的水镜卷轴中,浑沌凶兽一滴血都能和玄真那对风云半仙斗得有来有回,他们这些肉体凡胎、低阶儒修,集体上谏还能装起胆子,站出来单独回话,那是嫌命长了?
却在这时,还真有人站了出来。
明樑帝冷眼一看,是七十高龄的闻人吉,他是两朝老臣,虽只是低阶儒修,满头银丝,却不显老态,老骥伏枥,精神矍铄。
闻人吉走到殿中,行大礼一拜:“恭请圣上退位!”
明樑帝高深莫测地问:“朕犯了何错,竟惹得众卿联手逼朕退位?你们,师出何名呢?”
闻人吉大礼再拜,庄严答道:“祖宗家法!天纲伦常!江山社稷!天下苍生!”
满朝文武被老太师感动得热烈盈眶。
他们不能答得更好了。
明樑帝却阴恻恻地笑起来:“祖宗家法?哦,祖宗,你闻人家确实有位祖宗,大名鼎鼎的儒将闻人去病,如果朕没记错,他比你更是嫡出,而且,不久前刚叛出儒门进了荆楚天疏阁!闻人老太师,你要尊祖宗家法,难道尊的是那位祖宗的家法?”
不等闻人吉说什么,明樑帝又指向一位年轻官员:“闻人珏,你三弟前年偷偷进了京城天疏阁,一去不回,你隐瞒不报,是不是也想加入天疏阁?”
群臣皆惊!闻人去病叛出儒门一事,早已传得百官皆知,闻人去病毕竟是儒门高修,相当于传说中的人物,算起辈分来都不知要加多少个曾,因此对闻人家影响并不很大,但闻人家下一代居然又有人加入了天疏阁,这就是个惊天消息了。
而且这消息完全无人知晓,闻人家居然能足足瞒了两年多,此时乍闻,群臣不仅震惊,对明樑帝手下游吏太监有多无孔不入的害怕又多了一分。
闻人珏作为刚出头不久的旁系新秀,毕竟经验不足,慌忙解释:“臣绝无此意!三弟年幼不懂事,受了天疏阁蒙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