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冰花书院>其它小说>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洒家要吃肉> 第三十五章 各自肚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五章 各自肚肠 (3 / 3)

和骆士宾叫苦不迭,这次事件就是有名的“疯狂的君子兰”事件。

“立似美人扇,散如凤开屏”说的就是君子兰。现在提起君子兰是江辽省吉春市的市花,深受花草爱好者和广大市民的喜好。如此受欢迎、典雅大方的君子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却陷入了疯狂。使一部分人快速的富裕了起来,成为了万元户,而大部分投机者最终却债台高筑,给后世提供了深刻的警示。

君子兰,形似兰花,是产自南非的花卉,不过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它深受喜爱还有着另外的原因——那一抹神秘的皇家文化。君子兰第一次进入中国是在一九三二年,经由RB学者进献给深居吉春皇宫的伪满洲皇帝溥仪。是的,它并不是中国本土花卉,而是舶来品。

之所以在吉春流行,也正是因为伪帝的加持。传说溥仪最宠爱的妃子特别喜欢它,一直将兰花养在宫中,悉心照料。深邃的重重宫殿,美貌的亡国后妃、凄凉的末代君王,都让君子兰多了一些雍容而又神秘的色彩,也让君子兰成为当时上流社会附庸风雅的佳品。君子兰养殖、品鉴、交流一时蔚然成风。即使后来伪满洲国倒台,这个文化却留了下来。

伪满时期吉春城里有个名医叫吴大夫,他的姑姑是伪满洲国皇宫里的奶妈,她也在伪皇宫陷入混乱时搬出来一盆君子兰,这盆君子兰后来送给了她的侄子吴大夫。吴大夫是个细心人,这盆花被他莳弄得鲜丽娇媚,一些来看病的人向他要了花籽广泛种植,这个品种的君子兰就有了“吴大夫”的名字。因为君子兰的皇室特性,一些人附庸风雅,再加上当时君子兰数量相对比较少,其价格逐年走高。

一九七八年前后,吉春开始有了买卖君子兰的市场。很多上了年纪的吉春人,总结出最初的君子兰情结:君子兰,名字响亮,观赏价值高。但它核心的魅力在于,巨大的市场潜力。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吉春的兰花品类在半个世纪的积淀中已经小有所成,大批养兰人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培育了各种各样的兰花:黄技师、和尚、圆头、花脸等君子兰名品争奇斗艳。

一九八二年初,吉春街头出现了五万元一株的君子兰花王;而到了九月份,在红旗街花市价格已经涨到了十五万元,普通的君子兰也已经到了几千元一盆。当时一个在厂子里上班的工人,人均月工资也不过是三四十元上下,可以说一盆花卖出的价格是普通工人将近一辈子的工资。

据当时的花王郭奉义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市场供不应求,君子兰价格一路走高。逐步攀升的价格引起了政府部门的注意。一九八二年,吉春市出台君子兰“限价令”,规定一盆君子兰售价不得超过二百元。

然而市场的火热并未受到抑制,次年,政府再次规定价格最高不超过五百元,且征收百分之十的临时经营工商税。君子兰交易短暂地受到了控制。不过谁也不会想到,这仅仅只是大戏开场。

当时各行各业都在蹭君子兰的热度。电视台节目片头用了君子兰;香烟、肥皂、服装、家具等等商品,都打上君子兰的图案或字眼。连文娱、艺术这样不沾边的领域也没错过君子兰热潮。

歌唱家王洁实、谢莉斯为君子兰一展歌喉;画家范曾为君子兰作画;作家万忆萱为君子兰赋诗;书法家启功为君子兰题字;大师侯宝林为君子兰说相声……

叶晨深知这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而他恰好知道这场游戏最高潮的时间拐点。没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叶晨就已经开始进行布局了,当时他去花鸟鱼市场收购了不少名贵的君子兰花苗,在认识郑娟之后,将后世培育君子兰的方法,耐心的传授给她,让她帮忙培育。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错之后,郑娟还真培育出了几盆长势不错的君子兰精品。

叶晨也没指望利用这个赚多少钱,其主要目的,还是最快的速度积累出一笔原始资金,顺带着利用这场风波,坑水自流和骆士宾一把,他们俩以前干的就是倒买倒卖的生意,势必不会放过这次机会。毕竟在原世界里,周秉昆和郑娟的悲剧都是因为这两个人而起,叶晨要让这两个杂碎永远都翻不起浪花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