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官才来搞研究的。
而儿宽已经当官了,却被他们启发了来搞研究。
幸好他来搞研究了。
研究院的所有人,对海船是完全摸不着头脑。
儿宽懂啊!儿宽可是千乘人,这个地方后世叫做东营广饶县,是海边城市!
而且河道本来就通海,恰巧儿宽聪明嘛,什麽都一学就会,所以学过家乡的制船工艺。
于是儿宽就和研究院本来研究船只的人一起研究更大的船只结构。
加上霍海时不时会给他们一点『灵感』,所以船只发展的也很快。
儿宽在船只上的研究,反而盖过了他的本职工作。
这种情况刘彻是不拒绝的,毕竟大汉多的是这种一专多精的人。
再说了,这不就是技术官僚嘛?
于是儿宽就彻底接手了蒸汽机船的船体研究工作。
今天在岸边,看到蒸汽机船前进,儿宽心中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此时用的帆船,是一种融合出来的船。
它像是楼船,又像是战船,又有帆。
主要是,刘彻早就在布局收回南越国了。
所以,刘彻早就命人收集全国各地沿海沿水地区的船只技术,糅合在了一起。
这种船的楼船模式,有整整三层楼高!从底到顶有小二十米高。
因为长也是二十米,所以宽度也做的很宽。
不过这船的缺陷是底部技术不好,虽然类似于气密舱结构,但没有主心骨,只能牺牲舱体持水量,让船变扁来获得稳定性。
于是,整个船体载重只有十来吨。
而有了船帆后,技术进一步进步,直接取消了楼船的阁楼,而是修改了船舱。
没有了气密舱结构,而是加深了船体。
这可不是开倒车,也不是技术退后。
而是因为现如今来说,船只材料限制摆在这儿,气密舱结构反而拖后腿,而船吃水变深后,迅速成为了八十吨,甚至极限可以到百吨!
这可是在吃水上六七倍的暴涨啊!
而此时,这个载重八十吨的船,没有扬帆,没有纤夫拉拽,没有船桨划船,就在滚滚波涛的黄河上逆水而行。
儿宽作为沿海地带的人,立刻意识到了一件事情。
航运模式,又改变了!
儿宽知道,整个黄河大部分河段根本没法航运,所以这种恐怖的不需要人力的船,最终还是会用在海洋上。
那……自己的家乡?!
儿宽的家乡,在济水和淄水交界处!
霍海推了推,儿宽回过神来。
霍海:「新船体怎麽样了?」
霍海说的是钢铁船体。
霍海看到木质的帆船改装蒸汽机船能够航行后,就知道这套动力系统起码大差不差没问题了。
只要能做出钢铁船体,那前往海洋的时机就近了,最多不过两年。
儿宽这才想起,此时跑的那艘帆船虽然巨大,但是比起自己正在实验的船,还是算小的。
自己那研究的船,可以拉除了煤炭和蒸汽机之外的纯货物,超过四百吨!
那才是真正的巨无霸!
一旦航行,一艘船,可以拉现在一千多匹马车才能拉的货物!
而且速度远比马车牛车人力车都快得多!
儿宽想到这里,忍不住颤抖:「师祖……已经攻克关键难关了。」
其实,汽轮的难度,也远没有那麽复杂。
一开始,霍海想的是,要从木材料进化为全铁材料的轮船。
但是后面跟唐四儿他们提起有关蒸汽船的设想后,反而给铁匠唐四儿干蒙了。
唐四儿:「咱们为什麽要做一艘铁船?」
霍海理所当然:「因为木船做大了之后需要的技术就非常难了,我们短时间很难从工艺上做出巨大的进步,所以只能在材料上进步。」
霍海当然要这麽想,试想一下,宋代的艨艟巨舰,明代的郑和宝船,那是普通人能制造出来的吗?
这里面的木工技术,恐怕两百年都研究不完,积累不完。
如果走全铁舰路线,两百年后航母都有了。
但是!
但是,霍海是想错了。
就拿艨艟巨舰来说,艨艟又叫蒙冲,其实就是猛冲的意思,就是此时此刻汉代的小船,斗船的意思。
名字就能说明其特点,就是船小,掉头快,厮杀方便,打起来了就一大票猛冲。
后来的艨艟巨舰叫这个名字,纯属文人外行瞎搞。
而铁甲舰也一样。
霍海真以为蒸汽轮船和铁甲舰三个字是绑定在一起的。
实际上,压根就不是。
所谓船坚炮利,所谓铁舰,其实应该叫做铁骨舰!
是用钢铁作为船的骨架,然后用木板船的技术做出船舱然后使用的。
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