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说:「我们讨论起了,朝廷建立海船厂,然后去新大陆的阿拉斯加建立据点的事情,说到了如今天寒地冻,北方的海上可能结着冰。」
第一个研究员:「于是我们就想到,冬天建设和通航都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我们就想要想办法规避这个情况,或者说在冬天也能开工。」
第二个研究员:「我认为,我们应该做铁皮船!铁皮船够坚硬,就不害怕冰了,只要遇到冰,可以破开。」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第一个研究员:「不可能,冰远比他想像的坚硬,铁皮船也破不开冰。」
蒋不疑倒是从第一环节就开始质疑了。
铁皮船?你怎麽不用石头雕船?要不做水泥船吧?!
那浮得起来麽?
这不怪蒋不疑,蒋不疑在完成了新学的基础教学后,属于对科学半知半解的状态,也就个小学二三年级自然课的水平,然后就开始读大学了,就等于学的儒家的东西。
说白了,蒋不疑就是有科学精神有科学认知有科学的质疑态度但是没有科学知识的新儒生。
霍海:「你们两个都是对的。」
此话一出,蒋不疑更觉得逆天了。
怎麽能还都是对的?
这种事情不是非此即彼麽?
霍海:「冰比你想像的坚硬。」
说着转头看向另外一个人:「但铁也比你想像的坚硬。」
两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霍海说:「要多动动脑子。」
蒋不疑比出了大拇指,对,就是这个味儿,这个时刻装逼就对了。无论真假,反正逼格到位了。
霍海:「海上的冰层很厚,动不动就半米一米甚至更厚,如果把船头做成铁的,做成一把刀的模样,一刀坎上去,有时候能劈开冰,有时候却会卡住。」
「因为把斧头放大到船的规模,船的相对速度比起斧头,毫无疑问是慢很多的,并不能做到像斧头劈木头一样势如破竹。」
两个研究员对视了一眼。
卡住?这倒是未曾设想的道路。
原来不是你死我活,是有可能一起要死要活。
霍海继续:「但是,可以让刀刃有一定的弧度,利用重量去压!」
「船前进时,因为船头有弧度,船头压上了冰块,然后往下压去,这样力不再是正面对抗冰层,而是从脆弱的冰面往下压,很容易就能破冰。」
两人恍然大悟。
霍海继续:「但这个办法只能让空船时使用,一旦船载货过多,吃水很深,那就没法下压了。」
「所以,就要在船头做一个异形的船首,要在船身五分之一的位置有一个角度极大的下压结构,然后后面接一把圆弧的弯刃,最终才是正常的船身。」
「这样船就可以破冰了。」
别看说起来简单,这三步走的破冰船变革,前世人类花了一百多年!
而现在,霍海就这麽三两句话告诉了他们答案。
其实霍海不是不想让他们去探究。
而是,这种问题和一般的科学问题不一样,这种东西,他们一辈子想到死都想不出来。
因为他们不可能天天去冰海上做实验。
更不可能筹集那麽多钱,一条一条船的制造来做实验。
霍海不是要打消他们的探索精神让他们依赖自己,而是在这种容易走弯路的问题上,尽量提前给他们启发。
现在不一定用得上,但后世的科学家遇到这样的问题是,翻看历史,就能被启发一些,更快找到答案。
送霍海回家后,蒋不疑拿了一把刀来到了运河河边。
如今运河往太子接待客人的博望苑方向挖了一条人工输水的渠道,这儿不通航但通水,而且两岸没有草很容易结冰。
蒋不疑用斧头轻轻的顺着水面方向用力劈砍冰面。
冰面纹丝不动。
稍微加大了力气,按比例来看,船根本不可能这麽快,但这样的速度,也只把冰砍的崩飞了一点。
甚至在这样两刀,斧头可能要坏了。
能劈坏斧头的劈法毫无疑问是错误的,这在农家劈柴这麽整,是要挨打的,毕竟铁很贵。
虽然冰层只有一厘米,但硬是劈不开。
蒋不疑换了个角度,没有挥动斧头从水平面砍过去。
而是从斜上方,轻轻一压。
「咔~」
一块冰整个破裂。
蒋不疑瞪大了眼睛,又趴了下去。
拿着斧头,轻轻的用斧头角,从斜向下的方向去轻轻压。
这一下果然角度不够了。
因为斧头本身也是圆刃,斧头斜着,但只用角时,实际上角就是直着面对冰面的了。
「为什麽呢?」
武侯大人说的居然都是真的?
蒋不疑趴在河边:「为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