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肝、鸭脚、鸭舌、鸡心、鸡肝、凤爪、鸡胗这类用处比较少的高汤,大可以用这种办法变相留存。
那么如需要制作这些菜肴的时候,就可以不放高汤,只放这种干粉即可。
虽说不如高汤鲜美,但多少也有增加纯味的作用,总是一种相对经济的折中办法。
关键这样一来,能大大减少每日吊汤的数量。
自然就不用像养心殿御膳房那样,每日都备上近百种的高汤,五六十……不,也许三四十中就够用了。
最少也能节省一半的吊汤成本啊!
没的说啊,宁卫民佩服的五体投地,恨不得当场就给“张大勺”磕一个啊!
他眼前这位,那真就是灶上神仙,这招儿简直太高明了!
可没想到,“张大勺”却不肯居功,反倒告诉他这一招的真正历史渊源,其实是御厨跟宫里太监们学的。
敢情过去的宫里,只有不得势的太监才吃剩东西。
由于宫里扔的东西太多,许多出身穷苦的太监看着实在心疼。
也就自行摸索出了把剩菜剩肉晒干磨粉之法,用以佐食白粥和下面条吃。
结果这手被御厨们发现后学到了。
自此御膳房就又掌握了一种能提纯提香,增厚滋味的技术。
御厨们既能用以防备着高汤寡淡,灶上耍活不便。
也适于公料私用,大可以把这种粉带回家去自己享受。
后来更有御厨善于发现商机,把葱姜和胡椒、酱油也晒干成粉,做成调料纸,通过坤宁宫的太监卖给大内侍卫获利。
要知道,按清朝祖制,每天早晚坤宁宫的两口大锅都要煮两口猪祭神。
而这些“福肉”,是皇上赐给大内侍卫们的“克食”。
(注,克食是满语“施恩,赐予”的意思。另外也有正餐之外的加餐之意。清朝贵族一向有“金主与众将共食”的亲和传统,后来,将食物赏赐臣下甚至成为清朝皇帝固定的进缮制度)
虽然荣耀,但由于没有一点佐料的白水煮肉很难下咽,大内侍卫向来对此是很怵头的。
于是乎,就因为有了这种调料纸,大内侍卫们得到解脱了。
从此反而还真把吃“福肉”当成一种特权享受了。
甚至清廷倒台之后,这一手撒粉的手段,还帮在外讨生活的御厨扬名立万了呢。
比如说,栾学堂后来办的丰泽园饭庄,之所以能在京城打响招牌,就因为一位御厨的葱烧海参滋味格外入味,浓厚,葱香四溢……
听到这儿,宁卫民终于忍不住插了嘴。
“我知道我知道,那个御厨是不是袖口里藏了点粉末,每次做完菜都偷着洒那么点……可,张师傅,我怎么听说是撒的是海肠子粉呢?都说那东西是天然味精……”
应该说,宁卫民说到最后表示疑惑,一点不奇怪。
谁让上辈子的电视剧《传奇大掌柜》他看过,《丰泽园与栾蒲包》的的评书他也听过,里面都是这么说的啊。
可偏偏他知道的还就是错的。
“张大勺”毫不掩饰的嗤笑起来,当场就送了他“狗屁”二字。
“你呀,又被以讹传讹的市井流言给懵了。过过脑子想想就知道不可能。海肠子?还天然味精?丰泽园开业是1930年了,北平的日本商社早就卖上‘味之素’了。还用得着这东西?”
“何况海肠子那东西,口感极为普通,你炒盘海肠子,也没有多鲜美啊。属于海货里的贱品。”
“再说了,海参要味精干吗?是个山东厨子就知道,做海参难处不是提鲜,而是入味。葱烧海参,是要有葱香不见葱,焖葱油是头一道关,其次就是鸡汤入味了,提鲜?高汤里有火腿,有干贝。谁会用海肠子那种贱玩意啊?”
“你不信就自己试试,你要用海肠子粉能做得好吃,我把脑袋给你。不过是懵懵外行罢了。那撒下去的绝不会是旁的,只能是这种高汤粉,还有葱粉。这就是御厨用了一百多年的典型手段……”
服啊!心悦诚服啊!
宁卫民什么都说不出来,只剩下冲着“张大勺”高举大拇指了。
甚至带着这个意外获得的历史真相的回去之后。
他这一天都放不下这件事,反复在心里琢磨,不能不激动和感慨,甚至还有点怅然若失。
不是他小题大做啊,这看似没什么的东西其实用处大了去了!完全可以说就是一座有待挖掘的金山啊!
他没办法不为国人的智慧而赞赏,聪明啊!太聪明了!
别看是太监,别看是厨子,别看是伺候人的,别看是古人。
可就因为他们是华夏人,就能有这样的智慧。
西洋人牛什么啊?东洋人牛什么啊?现代?科技?
一个方便面,一个浓汤宝,而已嘛。
这些都加起来,比不上我们五千年文明抖一抖,随便掉了这么一点粉尘。
TM的,想想就激动。